自由派的十字路口——胡适傅斯年果断离开,储安平罗隆基选择留下

2022-08-18 17:51:02

厦门十大放心装修公司 https://www.yzmvip.com

1948年12月10日,退无可退蒋介石宣布国民政府迁往台北,这一天蒋介石永别大陆,两岸划海而治终成定局,随之改变的还有千千万万普通百姓的命运。

在那个大时代中,大部分人都会被历史洪流裹挟着冲走,但是,知识分子,尤其是自由派的知识分子,却在超脱政治立场,思考着国家、民族以及个人的命运,为自己选择一个心目中的未来中国。

“面包与自由”

1948年,身为北京大学校长的胡适先生,成为国共两党开始争夺的对象。在蒋介石连番催促下,胡适匆匆登上了南下的飞机,随之南下的还有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

傅斯年、胡适、胡祖望

而北京西山的中共广播,一直播放着只要胡适留下,依然还让胡适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和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据当时的季羡林回忆:胡适很平静的说,他们会要我吗?

除了广播争取胡适外,还派出了胡适的学生吴晗。吴晗对明史研究极深,他的治学方法受胡适的影响很大。他劝胡适留下来,胡适不为所动,留下一个“面包与自由的”著名论断。而这一论断直到今天仍让人感慨不已。胡适曾对人说:吴晗可惜了,走错了路。而吴晗在那个非凡的年代中最后命运,也让后来人唏嘘不已。

胡适、王世杰、李济等著名学人在台湾中研院

胡适南下后,在1949年远走美国。他在美国对媒体说,无论时势如何变化,在道义上,他永远选择和蒋先生站在一起。胡适在1958年回到台湾,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在台湾演讲中去世,一代思想巨人,以这种方式辞世。

“宋江之流”

坚持离开大陆的还有与胡适亦师亦友二十多年的傅斯年。傅斯年旧学深厚,新学邃密。他曾动员许多著名知识分子“因着阶级的缘故”,让他们南下或海外讲学,但许多知识分子不为所动,最后以失败告终。

霸才傅斯年

傅斯年曾在40年代访问过黄土高坡,因着北大这层渊源,毛泽东特意和他畅谈一晚。访问结束后,也验证了他“早识当年路本歧”的论断。他对这次访问并没有像黄炎培那样公开表态,他把感想流露在了与好友罗家伦先生的交谈中,在罗家伦后来的书信中,傅斯年曾担心因为“宋江之流”,会出现“思想垄断”和“文化荒漠”。

傅斯年在延安

1949年元旦后,台湾省主席任命傅斯年担任台湾大学校长,他把史语所的全部珍贵家当运到了台湾,他是14个院所中唯一一个整体搬迁到台湾的科研机构负责人。他也把北大的自由的校风带入了台大校园。利用北大的旧班底,台大成为孤岛上的北大。受到西南联大学生运动的影响,傅斯年对台大的学生运动极其反感,他曾把1000多名左派学生送回大陆。

傅斯年在1950年去世,台大师生将他安葬在校园内,后来他的墓地成为台大的精神圣地。

“一片青山了此身”

民国自由派的知识分子,除了胡适、傅斯年,还有选择留在大陆的激进自由主义的储安平和罗隆基。储安平办的《观察》杂志,对当时的国民党进行了极其猛烈的抨击,令当时风雨飘摇的国民政府头痛不已。而罗隆基是民盟的创始元老,民盟的核心是张澜,但是张澜由于口吃,对外的布告都是出自罗隆基之手,可见这人的笔杆得厉害。

著名报人,时政评论家储安平

到了1957年,储安平和罗隆基双双被打成右派,储安平曾一度放羊。到了那个非凡的年代中,给同在劳改的民主人士、浙江同乡李如苍先生,留下了“如仓,我走了”,这样一张字条,不知所踪,当时康生下令地毯式的搜寻储安平,却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这是储安平这个自由派知识分子的传奇。

章伯钧、沈钧儒、罗隆基

罗隆基,这个清华才子、留学英美的博士,曾执教西南联大,后来担任森林工业部部长,与中国头号大右派的章伯均,在1957被打成“章罗联盟”,在1965年12月7日晚上,因为心脏病突发去世,这是罗隆基的不幸,但是对比储安平,却也是罗隆基的大幸。

罗隆基一生无儿无女,始终单身一人,他风流却不下流,中国近代的许多知名女性都曾和他恋爱或结婚,比如张舜琴、刘王立明、王右家、史良、浦熙修、杨云慧(杨度之女)、罗仪凤(康有为外孙女)、张幼仪(徐志摩前妻、民国宪法之父张君劢妹妹)等。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作交流和学习使用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我们

西岗百事通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热点新闻、教育科研、商旅生涯、投资理财、综艺娱乐、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版权信息

西岗百事通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复制本站镜像,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邮件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