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岗百事通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热点新闻、教育科研、商旅生涯、投资理财、综艺娱乐、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2-09-17 01:28:02
聚合视频在线看最热影视 https://www.juhesp.net
昨天热搜爆了,今天还在持续蒸发。
原因大家都知道了,网友发现人教版的小学数学教材插画有问题。
例如国旗是错的。
多处绘画,有疑似暴露男孩下体:
远看似乎没什么问题的画,
拉大一看:
如果说这只是一种画风,绘画者习惯于这样处理裤裆的线条,但翻翻书里的画面,又明明能把裤子画正常:
可是这张画再看看全局,又发现了其他问题:为什么女孩子跳绳,内裤要露出来?手是什么意思,谁掀裙子了吗?
而这样对女孩不尊重的画面还有很多。
甚至如果仔细看的话,女孩背后袭胸的人是谢顶,不太像儿童,反而像个猥琐大叔……简直让人细思极恐。
网友还扒出来其他各种问题,包括让女孩穿兔女郎装扮、腿上画纹身、儿童穿带有其他国家特征的衣服……等等。因为那些图看多了实在令人不适,不想再发了。
作为家长,当然非常愤怒。
热搜从昨天挂到今天,大部分舆论都在讨论“画风丑”。我非常赞同普法达人张三的话——这根本就不是画法画风问题。
他还指出,这套教材是2013年就审定的,也就是说用了快十年了。
截止到昨天为止,人民教育出版社发布了声明,已着手重新绘制有关册次数学教材封面和部分插图。
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央网信办、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监管总局,五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教材工作责任追究的指导意见》,要求针对大中小学教材编写、审核、出版、印制发行、选用使用等各环节存在的主要责任问题,明确追责情形和处理方式。
我和周围当妈的朋友聊起这个事情,大家的感受差不多——画成这样,不是蠢就是坏。
孩子们还小,可能没留意过这些画,也可能并没看懂一些隐含的元素,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画不会对孩子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人的大脑是很神奇的器官,哪怕在我们没有刻意提供专注力的情况下,也会捕捉和搜集很多环境信息。
威尔·史密斯有一部电影叫做《焦点》,其中有一个片段,讲的就是他所扮演的诈欺犯,在环境中夹杂心理暗示的信息,将一个数字植入诈欺对象的潜意识,完成骗局的过程。
虽然电影为了表现力有夸张的成分,但的确一直以来,科学界都在不懈地通过各种科学研究,挖掘环境在大脑学习过程中产生影响的机制。
2021年11月24日《自然》杂志,来自剑桥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实验验证了一种新的数学理论“ContextualInference”,表明在学习动作技能时,「识别当前情境」是大脑学习的关键。
也就是说,即使孩子们没有仔细看过这些插画,但有一些信息可能已经被大脑捕捉到了。
而我们最担心的,就是一些错误的画面,在孩子那里竟然变成了”没什么不正常的”背景。
随着人教版教材翻车,越来越多的儿童读物被审视。今天被顶上热搜的绘本内页,是这样的:
网友非常气愤,画面中的两个男性的外型看上去非常猥琐:
作为家里有女孩的家长,肯定要问:孩子看了之后,万一遇到恋童癖、性侵害,没有警觉,反而觉得正常怎么办?
除了画面,一些教材的语言文字也让人看了颇为不舒服。这是网友扒出来的上海的小学教材:
大家可以点图片拉大,文字是这么写的:
看完让人很难不去怀疑,撰写者的心理健康状态。
而这些,究竟是“审核不严”还是“别有用心”,就只能等相关部门去调查了。
用网友的话来说:
昨天人教版数学教材翻车后,有网友贴出了我们小时候的老版教材插图:
这些插画或许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甚至曾经被很多人看作“老派”、“过时”,但现在回头一看,真的是画工扎实、细节精致,是真正的「美术作品」。
就连后来在网络时代,被年轻人改成表情包的闰土,都看上去活灵活现。
作为家长,我也好奇——教材插画这种样子,真的是我们中国当代绘画者的水平退化了,画不出来吗?
当然不是啊!
这是微博上有人发的儿童插画,大家有兴趣可以去搜这位老师的微博看看,真的是非常好看、童趣十足!
所以说,别拿什么行业水平当幌子。好的创作者有的是!
更进一步说:
让孩子们成长在「有审美」的环境中是非常重要的。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给孩子选书、选杂志的时候,都很重视画面的美感。
我推荐过的书《女孩指南·动感青春期50课》
但如果说有什么比审美更重要,让家长们更重视的,当然是孩子们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
这也是我赞同网友观点,不愿单纯将这件事划归为单纯审美讨论的原因。
如今网络发达,曝光在我们面前的儿童性侵害事件真的太多了。
郭麒麟就曾在节目中透露,他曾在自己六七岁上卫生间时,被旁边一个40多岁的大叔要求摸生殖器,他整个人都傻掉了,也没敢告诉家长。
于是我们天天研究给孩子挑选什么样的性教育绘本,告诉孩子怎么远离坏人、如何自我保护。
告诉孩子什么是“隐私”:
我推荐过的书《宝贝,别害怕!》
告诉孩子什么是“侵犯”:
我推荐过的书《宝贝,别害怕!》
我们用尽全力,希望能给孩子补足许多校园内缺少的这一课。
结果孩子们每天接触时间最长的书本——教材课本,却是这样画、这样写的?!
良心这一关过得去吗?
法律法规这一关过得去吗?
写到这里,我身为家长,想叩问的,说的差不多了。
最后还想加上一句。
现在网上很多评论在说,这些出问题的插画,是在画21-三体综合征(唐氏)儿童,用以丑化国人。
画者有没有这个居心我不知道,也不予置评。但我不支持将一种先天性染色体疾病当作羞辱的代名词,用来传播。
这对无辜的患儿和家属来说,是一种二次伤害。
虽然很多时候我们没有意识到,也并无恶意;但我们恰恰应该意识到。
最后希望相关部门彻查此事,能给大众一个结果。
也希望孩子们的书本清清净净,身心健康地成长在阳光下。☀️
——END——
作者:花时间。微信公众号「慢成长」创始人,国际新闻硕士,四语妈妈,童书译作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美国PET父母效能训练讲师,美国加州PAU心理学研究生。创立公众号慢成长,分享具有国际视野的早教发育、儿童心理、亲子教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