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岗百事通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热点新闻、教育科研、商旅生涯、投资理财、综艺娱乐、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3-05-06 08:36:13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www.maigoo.com/citiao/997496.html
#读者福利,欢迎留言互动,5月12日前,平台随机从留言中选取2位读者获赠本期推荐新书!
#用户回馈,至购买书籍,将订单截图发送至微信后台的前1位读者获赠本期推荐新书!
(点击图片查看折扣)
《信心的博弈:现代中央银行与宏观经济》
缪延亮著
中信出版集团出版
内容简介
全面解读中央银行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
深刻剖析货币政策对消费和投资的影响
中央银行虽然在17世纪就已诞生,但它的全局重要性自1973年人类社会进入纯粹信用货币时代才真正突显。现代中央银行首先是政策的银行,其首要任务是保持物价稳定。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表明,经济稳定未必意味着金融稳定,中央银行不仅要调控经济周期,还要调控金融周期。
本书从宏观调控思潮和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演变两条主线出发,比较分析全球主要央行的理论与政策实践,并同中国国情和中国央行实践相结合,提出现代中央银行本质上是要与市场、公众进行信心的博弈。危机后,各主要央行纷纷推出量化宽松、结构性货币政策等非常规工具,虽力挽狂澜,但书中概括的定量和定性分析表明,这类政策工具“易进难退”,且边际效果递减,容易损害央行的独立性和声誉,也不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央行应珍惜并用好常规的政策空间,统筹好货币和信用,加强宏观审慎监管。
本书内容丰富,见解独到,可读性强,对金融从业人员、经济学者乃至大众读者理解现代中央银行及其运作都大有助益。
作者简介
缪延亮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策略师、研究部执行负责人。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兼职教授,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研究生导师,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国家开发银行学术委员和上海大学校董。
长期处于市场和政策前沿,专注于全球宏观、货币政策和国际金融市场研究。2013—2023年就职于国家外汇管理局,先后任外汇局局长高级顾问、中央外汇业务中心研究主管和首席经济学家,负责外汇储备经营管理相关的全球宏观和策略研究工作并牵头完成了研究团队建设试点计划。2008—2013年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学家,一线参与欧洲债务危机的救助工作。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曾在以色列央行任访问学者并在普林斯顿大学威尔逊学院讲授经济学。
在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过多篇中英文论文,入选“国际金融学最佳中文论文TOP10”榜单,著有《从此岸到彼岸:人民币汇率如何实现清洁浮动》。2016年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评为“全球青年领袖”。
专家推荐
余永定(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前委员)
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等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无论是在理论依据还是实践操作层面都发生了重要变化,但中国经济学者对这些演进的认知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本书翔实梳理了各国央行的理论与实践,对在中国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提出了独到见解,不仅有助于弥补学界对中央银行的认知缺失,而且有助于推动新形势下我国宏观调控理论与实践的探讨。本书值得认真阅读!
张晓慧(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助理)
与火和轮子的发明改变了这个世界一样,中央银行制度的出现对宏观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延亮这本集20年读书笔记、研究心得和学术论文之精粹的著作,不仅是货币政策和中央银行研究者的必读书,也是为资本市场上投资者提供的素修课。
黄益平(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前委员)
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是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缪延亮教授曾师从多位宏观经济政策的大家,长期任职于国际组织与中国央行,近年又在工作之余在北京大学系统讲授《现代中央银行》。本书是一部集大成之作,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历史视角,还对我国央行运行提出了许多洞见。强烈推荐给所有对经济与金融问题感兴趣的读者,一定会开卷有益。
书摘
现代中央银行50年
什么是现代中央银行和怎样建设现代中央银行是本书尝试回答的问题。自1668年第一个被公认为央行的瑞典国家银行诞生,央行已历经350余年的演变和发展。现代信用货币则是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才有的新事物,迄今恰好50年。有了现代信用货币,才有了现代意义上的央行。货币发行不再有金本位等外在的制度约束,而要靠央行自我约束。现代中央银行首先是政策的银行,首要任务是掌控好货币总闸门,在逆周期调节经济时做到松紧平衡。如何做到松紧平衡,采取怎样的货币政策框架,现代中央银行对此的认识经历了嬗变。
现代中央银行的第一个十年是充满“苦楚”的十年。阿瑟·伯恩斯是见证美元和黄金脱钩的美联储主席,卸任一年后的1979年9月应邀在贝尔格莱德举行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下简称IMF)年会上发表以IMF第三任总裁皮尔·杰克伯森(PerJacobsson)命名的纪念演讲。这位研究经济周期的大家、格林斯潘的恩师以“央行的苦楚”(TheAnguishofCentralBanking)为题,表达了对央行控制不住通胀的担忧。在他的八年任期内,频繁面对政治压力,不得不一再放松货币,导致大通胀和“滞胀”,苦楚一词或许是他彼时心境最真实的写照。也是在这个十年,学术界掀起了理性预期革命的浪潮,从根本上质疑宏观调控政策实践的必要性,尤其是反对赋予央行更大决策自由度的“相机抉择”。
现代中央银行的第二个十年是走向“胜利”的十年。没有了金本位等外在规则的约束,信用货币是否就难以克服内生的宽松倾向?央行以行动给出了答案。1990年9月,卸任美联储主席快三年的保罗·沃尔克也受邀发表皮尔·杰克伯森纪念演讲。他以“央行的胜利?”(TheTriumphofCentralBanking?)为题,呼应11年前伯恩斯的演讲。美联储在他的领导下不惜以严重的经济衰退为代价,征服了两位数的通胀,赢得了声誉和独立性。现代中央银行是信心的博弈,为克服通胀倾向,央行需要不断保持抗通胀的声誉和公众对央行的信心。在沃尔克看来,这仍是未竟的事业,央行的胜利能否持续需要加一个“问号”。
现代中央银行对自己的信心达到顶峰则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夜。2004年时任美联储理事本·伯南克以“大缓和”(TheGreatModeration)为题的演讲比较有代表性。自1983年至2007年的25年里,主要经济体的增长和通胀的波动率同时下降,人均产出持续扩张,伯南克将这一现象称为“大缓和”并归功于央行宏观调控框架和技艺的日臻成熟。“大缓和”时代形成了以“一个目标(通胀目标),一个工具(政策利率)”为核心的央行共识。
2008年大危机引发了宏观经济学的大反思。现代央行的使命、工具和角色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现代央行从最后贷款人走向最终做市商,在危机时不仅要提供融资流动性,还要担保债务价格,提供市场流动性,以恢复机构做市的信心。经济稳定和物价稳定需要依赖央行的声誉,危机应对和金融稳定更加是信心的博弈。这要求央行在平时统筹好货币和信用,更加注重防范道德风险,实施宏观审慎监管。
订阅视听杂志探寻经济形势内涵
视频/音频形式杂志解读专辑,每月1期。订阅视听杂志还将获赠当期纸质刊1本,同时拥有【纸质刊+音/视频解读】,相信日积月累,对经济金融政策形势和实践的认识定会迈上更高台阶!
封面专题“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探讨如何在新时代下主动出击,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实现“双稳”。
金融微课堂WeclassinFinance
赠书名单公布
感谢读者朋友的热情参与,,请于5月12日前在本文留言区回复收件人+地址+联系方式,过期视为自动放弃,留言不会公开请放心,赠书将陆续寄出,请耐心等待哟!
following
Jessie
扫描二维码看更多好书
微书店
了解更多书籍,可关注
《清华金融评论》微信号:thf-review
中信出版集团微信号:citicpub
清华大学出版社微信号:qhdxcbs
中国金融出版社微信号:chinafph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微信号:dufep1985
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财经微信号:hzbook_tzlc
人民日报出版社微信号:rmrbcbs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阅想时代:mindtimespress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微信号:cfeph_me